Got Questions?

關於學習

  • Q. 為什麼孩子能說善道,但是寫字做功課卻有困難?

    A. 孩子能說善道,是屬於聽覺功能發展較好,而視覺與感覺動作功能較弱。現代的家庭,多半給予孩子過多的聽語刺激,如:看電視、打電腦、玩電動、聽兒歌、聽故事錄音帶或學鋼琴、小 提琴、打擊樂器。而視覺與感覺動作功能,卻因為活動空間不足、治安不佳,減少了學習的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均衡且充分的發展,以至於時常能說善到,但在從事視覺活動,譬如寫字、做 功課時,就會因為這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不喜歡去做。如果這種現象僅從奇外自行為來糾正,必定事倍功半,不易達到目的。對於這種兒童建議要做語文能力和非語文能力的鑒察,看視覺功能與運動功能是 否均衡發展,若有不足,就要尋求補救教學。

  • Q. 為什麼孩子會坐不住、走來走去?

    A. 的確有些小朋友坐不到十分鐘,就會站起來東走走、西看看,一般人會 以為是他的家人沒好好管教,或是他天生不愛守紀律,或是無規範。其實要 看當時做些什麼事,來做考量,如果是在家裡就要觀察為何要他坐下來,是 看電視,還是吃飯,做功課……等,先分析出來,才能探討坐不住的原因。 如果在學校裡,別人的小朋友都可坐下來聽課,只有我的小朋友無法坐下來, 那就要從學習能力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他的視、聽、動各項基本學習能力, 還沒有達到他的年齡所應具有的成熟度,因此而導致行為比較幼稚,這類坐 不住的小朋友,通常也容易注意力短暫,所以還是要先找出並克服這些造成 坐不住的各項因素,兒童才能坐下來就不會分心,想要東走走,西看看了。

  • Q. 為什麼孩子老是不專心,上課不注意聽、和同學講話?

    A. 大人常常會說孩子不專心,所以學不好,如果專心一點,就可以做得好、考得好。其實並非孩子不專心,而是學習能力不夠,造成孩子學不來、學不好,又或者是功能偏向,某一個能力太強,造成能力不均而不專心。聽語能力過強,容易被外在的事物、人物、環境影響而分心,隨時會找機會和同學說話。也可能聽語能力不足,聽不懂老師說的內容,學習效果不彰,無法完全記憶,導致上課不能持續聽課,不注意聽,轉而跟同學說話。有學習上的障礙,學習能力不及齡,成熟度不夠,對當年級的教材無法吸收,而和同學講話。兒童要能專心的學習,必須在聽語能力、視覺能力及感覺動作能力都達到基本學習能力(同年齡能力)的水平。

  • Q. 孩子左手要不要改成右手?

    A. (1)兒童用左手的原因:用左手的兒童叫左撇子,或稱為左利者,是生理因素造成,由於其右半腦佔有優勢負 責指揮,主宰整個大腦之故。
    (2)有必要強迫左撇子改成右手嗎?通常在三歲前,人類所謂的大腦單邊優勢還未充分建立,在此時期,小孩左右手都可以使用,幾乎到三歲左右(慢的話五、六歲,甚至有的更慢到八、九歲)就會建立起大腦的單邊優勢。在還沒建立起單邊優勢前,強迫左撇子改成右手,會帶來不少困擾,因為原來他正要逐漸地發展成熟到以左手(右半腦)為主宰,此時如果要求他改用右手來操作事物,其身體的訊息就必須先透過左半腦,然後再傳達到右半腦,這個過程中除了會造成思維上的混亂,以及次序、方向、條理不清之外,還會造成心理(情緒)上的影響,譬如不安、焦躁、困惑,甚或口吃、尿床等現象,所以就生理醫學來講,我們是鼓勵左撇子用左手不必去改的。

  • Q. 為何孩子的語文組織能力弱呢?

    A. (1) 運動能力不足:運動能力可以增進孩子時間、空間的理解,進而提升條理、組織能力,因此運動能力不足,使得孩子的條理組織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孩子語文組織能力弱。
    (2) 視覺能力不足(聽語型的孩子):語文組織能力弱多半發生在整日嘰哩呱啦,看起來很會說話的孩子,他們的視覺能力不足(視覺對於空間分佈、比例、角度、對稱、銜接、線條垂直與水平的能力不足),因此影響到條理組織能力不足,所以語文組織能力弱。
    (3) 生活經驗不足:有些孩子的語文組織能力弱,是因為生活裡應用的語文組織太少,父、母們太了解孩子,往往只要孩子說一個名詞,父、母就知道孩子要做什麼了。例如:孩子說:「水?」,媽媽說:「你是不是口渴要喝水了?」,因此,孩子於日常生活中較少訓練到語文組織能力,造成語文組織能力弱。
    (4) 語文理解力不足:孩子對於語文或是詞彙的理解力不足,尤其是對於比較抽象事物詞彙的理解,因此容易造成誤解的情形發生,孩子們較不會運用不懂的詞彙,當然其語文組 織能力弱。

    從大腦的功能來看,孩子的語文組織能力必須要左右兩個半腦的能力充分發展到同年齡兒童的標準,若是語文能力夠,視覺能力也好,從感覺動作功能當中所建立的條理性也不差,這樣才能把想表達的話,經過文字的手段以及條理的思維過程把它寫下來。教學。

  • Q. 一題與社交有關的:為什麼兒童的社交能力差?

    A. 主要原因在:
    (1)各項能力落後:與同齡兒童彼此能力發展並不一致,以致不易與別人打成一片,玩在一起。當兒童漸長時,其各項理解能力(也就是智慧)彼此相近時,才容易交往,因而成為朋友,因此我們看到許多年齡較大或較小的兒童,功課較好或較差的孩子都是各成一群。
    (2)感覺動作不足:
    a.心理(個性)來看:兒童能夠與運動器材建立起一種「社交」,也就是兒童最起碼要能耐住自己的個性,依據運動器材的特性,從事與器材相配合的活動,這正是社交能力形成之前的第一步。
    b.能力來看:兒童必須要建立起與運動器材相當配合的能力,這樣才能與運動器材有社交關係,等到這種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有興趣想到與別人共同遊戲產生社交。
    (3)聽語能力不足:語言溝通比較弱,無法用語言與人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造成打人或不理人等方式解決,因而人際互動不佳。

  • Q. 膽怯有關的:為什麼小孩做遊戲或運動時會畏縮、膽小?

    A. 很多家長與老師對於某些小朋友,當他們不敢做感覺動作訓練(俗稱大肌肉運動)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膽子小」。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其 某些學習的功能發展不夠成熟所致。有些數學好的兒童語文能力非常差,要他上臺演講,當然會畏縮、膽子小,有些小朋 友不敢做大肌肉運動,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不會做才感到害怕;例如走平衡木時不敢站上去,是因為他的平衡功能(感覺動作八大功能之一)不足,以致造成他這種畏縮、不願參與的現象。如果畏縮、膽子小純粹是屬於人格或個性上的因素,那就會在其他事物表現上也顯得 如此,據瞭解這種個案的孩童比較少。通常許多小女孩唱歌、畫圖時表現得很得體,可是盪鞦韆、爬高時就很畏縮,這也完全與其學習功能有關。若處處以「畏縮、膽子小」來責罵孩童,顯然是對於該類現象一種不深入且草率的說法。

  • Q. 理解能力弱有關的:為何孩子的理解能力弱?

    A. 孩子的理解能力弱,從學習能力的角度來探討是:
    (1) 聽語能力不足:聽不懂別人所說的話,而不知所措,或聽得不全,無法完全理解老師上課所講的課程內容或吩咐的事,而影響應付課業的能力及依指示做好事情的能力。
    (2) 視覺能力不足:視覺是透過眼睛的認知來理解,譬如我們說「貓」,假如孩子沒看過貓,他就不知道貓是什麼?我們說「漂亮的花」,他對「漂亮」這個詞彙的意思不理解,就無法體會。連帶的對句子、數學題,甚至到文章,也會在看完以後,不明白意思而無法作答。
    (3) 感覺動作功能不足:運動對兒童智慧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智慧成熟、反應就會敏捷,學習效果就會好。運動管空間、次序、方向、條理、理解、組織,它關係著視覺、聽覺能力的提升及說、讀、寫、算能力的建立。如果以上三大能力發展都未成熟,就容易造成孩子理解弱,表現不佳、學習上有困難的情形。

  • Q. 為什麼孩子背書慢,文章寫不出來?

    A. 背書慢,通常是因為聽語能力低於同年齡的小孩,耳朵沒有得到充分的聽語刺激,年幼時而歌、唐詩的背誦能力沒有建立,到入學後要背長的課文就會感到困難。聽覺的廣度、記憶順序不佳,要把文章的內容依序記在腦海裡,十分不易,當然就無法把文章寫得好。寫文章要有條理,有組織能力,把自己所想、所看、聽、經歷的事情寫下來,是要經過訓練的。優美佳句、詞彙也是學來的、聽來的、看來的。如果背書能力建立,那麼從文章中吸收的,就可充分運用在作文中。文章要寫得好,必須具備:
    (1)聽語能力:背誦。
    (2)語文能力:造詞、造句、寫一段話、摘要。
    (3)視覺能力:文字的記憶及字義的理解。錯字多,多訓練視覺。
    (4)感覺動作能力:運動能力提升,進而建立條理、秩序、組織能力,而把想表達的話,經過文字以及條理的思維過程,把它寫下來。也要讓孩子多讀、多寫、多想,讓孩子聽個夠、看個夠、說(表達)個夠,增加生活經驗,再加上指導方法,寫好作文就不難了。

  • Q. 容易生氣有關的:為什麼有些兒童愛發脾氣

    A. (1)從生理狀況而言:當兒童大腦的生化條件不理想,或是飲食、體內維生素、礦物質不均衡時,都會造成孩童的衝動或易發脾氣。一般人都認為兒童易發脾氣是種壞習慣,事實上,愈來愈多的調查發現,這些生理因素與兒童的行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2)從心理角度而言:當小孩壓力增多無從紓解時,加上本身就有此種個性或從環境中學得(比如常看到別人發怒)就容易發脾氣。
    (3)從能力角度來看:如果學習能力不夠,經常遭受挫折,比方寫字寫不好,功課做不來,受到指責時,他又正好有那種遺傳因子與人格特質,就會易發脾氣。反之有些兒童是不發脾氣的,然而那種不發脾氣的狀況往往也並不見得就好,因為積鬱愈多,對內向個性的孩童而言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影響,這也是家長或教師應該加以注意的。

關於訓練

  • Q. 若孩子要接受訓練的話要怎樣安排?

    A. 甲、課程的內容如何產生學生於博士或總監測評之後,依照博士或總監測評出來的成績視、聽、動建議之上課比例來安排課程,此課程專為學生個人做設計及規劃,並於四至六個月免費安排學生做複測,以此來調整學生的課程內容。
    乙、只有運動嗎?包含視、聽、動劉氏的課程是經過學生測評後,針對學生哪方面能力較不足,進而培養、加強。其課程包括視覺課程、聽語課程、運動課程,以及語文課程,等到學生此三方面(視、聽、動)的能力皆提升後,進而幫助學生與學校的課業接軌。
    丙、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接受訓練的孩子經過博士與總監測評後,若無落差,或是落差的程度較小,則博士與總監會給予家長建議,並告知家長教學方向,使家長了解回家後應該如何指導、教育孩子,藉此來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且家長於回家後教導孩子若有任何問題,皆可致電於孩子檢測的分部,主任們皆會以親切的態度提供家長正確的教學方式。

  • Q. 請問劉氏的感覺動作能力訓練就是感覺統合嗎?

    A. 當然不是,感覺統合做的是擺盪、搖擺、旋轉、俯衝等刺激,每個孩子做得都一樣,並不能測出孩子的年紀,對學齡前的孩子較有用。
    劉氏的感覺動作能力訓練,是提升孩子的肌力、平衡、韻律、方向、鬆懈、協調、速度、變化,八大功能,並針對不同能力的孩子去設計不同的運動項目。

  • Q. 孩子還小,表現均正常,能力可以再提升嗎?

    A. 可以,孩子滿三歲之後,如果學習能力再提升,對學習很有幫助,可以學得更好、更快,並贏在起跑點上。

  • Q. 學校老師說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請問劉氏有針對這樣的孩子做訓練嗎?

    A. 有,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先檢測出是否學習能力不足,是聽不懂老師說的,還是持續力弱、坐不住,之後再針對落後的能力,進行訓練,就可改善了。

  • Q. 請問我的孩子已經很大了,那再來訓練的話有用嗎?

    A. 學習能力一般發展到16足歲,才會漸漸趨緩,如果大孩子願意來接受訓練,當然有用。

關於能力檢測

  • Q. 為什麼要做能力檢測?

    A. 孩子每年都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但是因為遺傳特質和環境的影響,許多孩子會有"發展慢一點"或"晚開竅"的現象。並不是只要"年齡"一樣,"能力"就一樣。同時,能力又分很多種:有的小孩背書、說話不輸給同學,但卻在書寫、理解、計算上落後;也有的數學好,寫字還可以,但是作文寫不出來,長話短說,甚至無話可說。所以"學習能力"在達到成人水平之前,年年都不一樣;跟上來沒有(能否處理當年級教材)?那個超前?什麼能力落後?落後多少?都應該年年檢查,才不會找不到原因,胡亂給孩子扣上"心理"或"醫學"(如注意力不集中,ADHD)的帽子。

    劉氏視聽動™發展中心 讓許多孩子,年年都做"視聽動學習能力"的檢測,並刻意讓他們超前一、二歲。也就是說,當他們坐在任何年級的教室裏,他們的能力都是高一、兩個年級,因此從來不必為他們的課業學習操心,而對於行為、品格的建立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說,更是容易了許多。 測驗是為了讓教育專家能夠用有效率、具針對性的方式與您諮詢。除了為孩子的能力超前而做的"資優訓練"外,當您孩子的能力並無明顯落後時,並不是一定要接受訓練。此時,測驗結果反而是提供您在家庭或學科教育方面意見時的重要依據。當孩子可能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們幫助時,教學規劃及教材設計則是依專家的建議,建構在能力測驗的評估結果上。

  • Q. 我要如何安排測驗呢?

    A. 如果要安排測驗的話,可以先以電話聯絡各分部,留下一些基本資料,在由各分部做時間上的安排與聯絡。

  • Q. 請問做能力檢測要預約嘛?

    A. 檢測是需要預約的,因為希望給來檢測的家長與小朋友最完整的服務與接待,所以需要安排屬於個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