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Blog

劉氏觀點:學習障礙不是終身障礙
2012-12-05
學習障礙不是終身障礙                     
 
在台灣有「數學障礙」的孩子,到了美國成了數學資優兒童,原因是美國中、小學的數學簡單。家長們不得不問:「為什麼在台灣就有障礙,搬去美國就沒有了呢?」,「我們的孩子被稱為『學習障礙』,標準在那裡呢?」
「學習障礙」國內公佈的定義是指「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和「心理歷程異常」。一看便知這樣的定義,是將「異常的原因」鎖定在「神經」和「心理」上面。而學習障礙的「結果」卻是發生在「學科」上面;如果要用「學科」表現的結果,去證明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異常,邏輯上是行不通的。反過來說「學習障礙」的孩子一定是「神經心理」或「心理歷程」的異常,恐怕「醫學」和「心理」都拿不出確實的證據。台灣「學習障礙」的篩檢工作已有廿年左右的歷史,至今苦無頭緒。究其因,就是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兒童學科上的失敗,是「神經心理」和「心理歷程」必然的結果。
其實,「學習障礙」的前身是醫學上的「失讀症」,指的是一種終身不能閱讀「拼音文字」的大腦功能異常;在使用漢字的國家裡,很難發現。由於此一病症在國外被發現迄今,已近百年。加上近五十年來特殊教育被世人重視。社會愈文明,智力正常、成績差、不會閱讀的孩子愈多。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兩者被混為一談。因此「學習障礙」的定義,一直拋不開「神經」、「心理」的影子。我們可以從人口比率百分之一以下的說法,到美國舊金山學區所稱的百分之三十來看,便知道這段時期「失讀症」和「學習障礙」的混淆關係。
  所以,要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首先要釐清這兩者的不同。「失讀症」指的是一輩子「好不了」的「閱讀障礙」;「學習障礙」指的是「會好」的「學習失敗」。這樣,就可以不必費心地去用複雜的「神經心理」或「心理歷程」,來解釋「搬到美國」、「重讀一年」、「讀別的科目」或「別的老師教」,就亳無問題的孩子。因為,第一:我們找不到「失讀症」的孩子;我們目前遇到智力正常的「學習障礙」兒童,都是會好的、所以不應該將他們的學習問題「神經心理化」,否則就該拿出證據來。第二:如果孩子明年就能做好今年的功課,他的問題決不會發生在「神經心理」或「心理歷程」上面,否則如何解釋某些孩子的「數學障礙」只發生在應用題上而不發生在計算題上呢?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教育。將「失讀症」和「學習障礙」劃分清楚,有利於正本清源,找到「學習失敗」的真正原因。

分享給你的好友